踮脚走路,总摔跤,还罗圈腿这个阶段还不改

作为闺蜜的专属的“24小时服务热线”在线咨询客服。

这两天她告诉我说自家宝贝总垫着脚走路,因为担心,就到网上查了一下,人告诉她说这是肌张力高的表现,通常只有脑瘫孩子才肌张力高。

所以问题来了,

问我,去医院挂那个科室才能诊断孩子是不是脑瘫?

嗯,她的这个思维能力真的很不错,总那么猝不及防。

学习走路,是孩子大运动发育路上的关键所在,所以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走路存在异常,就紧张得不得了。

为了避免我闺蜜自己吓自己,也为了让大家心安,今天就来给大伙儿分下,孩子在学习行走时会出现的不良走姿,例如出现O/X型腿、外八字、踮脚走路、总摔倒等是否正常?要怎么办?什么时候需要就医矫正?

01

O/X型腿

问:我家孩子是个罗圈腿,走路总觉得像是在中间夹了个球,这要怎么办?

答:不管是O型腿还是X型腿,其实都是双腿发育的自然过程。

孩子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的确会有一些O型腿;但是,到了2~3岁的时候,O型腿会慢慢消失,但之后又会变成X型腿。

直到7~10岁左右,才会变成相对正常的腿型。

那么,问题又来了。

要怎么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存在O型腿或X型腿?方法很简单。

O型腿的判断方法:

等孩子睡着或让他放松平躺,脱掉他的裤子和纸尿裤;将双腿并拢,把踝关节靠拢,观察双腿膝盖中间的距离。

X型腿判断方法:

前面步骤一样,但是将膝盖靠拢到一起,观察双脚踝关节中间的距离。

结论:

距离<3cm,是正常的;

3~6cm内;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也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以免症状加重;

注:要是双膝或双踝距离超过6cm,或一条腿存在问题,另一条腿没有问题,这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判断。

02

踮脚走路

总是垫着脚走路,听说脑瘫孩子肌张力高才这样,这是尊嘟假嘟?

这就提到前面我闺的“灵魂拷问”了,大家可能也有同样的担忧。

毕竟,“肌张力高”和“脑瘫”经常会一起出现,很难能够不想入非非。

实际上,孩子踮脚走路是和跟腱的发育状态有关。

跟腱是什么?

莫慌,下面就来给大家聊聊跟腱。

我们要完成迈步的动作,需要腿上前后两条肌肉默契地配合。

正常的行走状态下,前面的肌肉是比较紧的,后面肌肉是相对松的,只有这样脚跟才能先着地。

但作为能控制这些肌肉的“指挥”,孩子跟腱的发育还没有发育得很完善,业务能力还很弱,控制不好松紧度,就会出现前面肌肉松弛,后面肌肉紧绷的情况,走路的时候自然就变成了脚尖先着地。

对此,大家可以不用太担心,等“指挥”的业务能力成熟之后,踮脚走路的情况自然会消失。

注:要是孩子1岁半后还是喜欢踮脚走路,就需要带孩子就医了。

03

外八字

我家孩子外八字,走路像鸭子,要怎么纠正?

通常在孩子2~3岁左右,就会出现走路外八字的情况。

这个现象除了很常见外,而且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还是“刚需”,因为走外八,能够帮助孩子维持身体平衡。

就好像我们在公交上被挤到拉不住扶手时,也会通过八字或马步来让身体保持平衡,以免停车时一头倒进别人怀里。

等孩子能熟练走路后,能很自然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也就不会外八了。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会一直存在外八现象,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利因素。

除了走路的时候会分外潇洒、霸气侧漏以外。

04

总摔跤

孩子走路总摔跤,是不是因为小脑发育不良才这样的?

其实没那么恐怖,走路总摔跤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孩子的平衡力还不够好。

毕竟,从站立到走路,对于孩子这是质的飞跃,没那么容易就能轻易掌握。

就好比我们穿上旱冰鞋可以站得很稳,但要让我们动起来,同样会摔得眼冒金星,所以给孩子一些时间,等他能熟练控制步伐就好了。

第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刚学会走路能够用移动视角看世界的孩子来说,整个世界都很新鲜,喜欢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注意力就不在脚上了,摔跤是很正常的。

这和我们走路看手机撞上电线杆是同样的道理。

05

整个脚掌着地

孩子扁平足,走路都是整个脚掌着地,对以后有影响吗?

孩子存在扁平足通常是很正常的。

因为孩子的骨骼和关节都还很柔软,支撑踝关节的肌群力量还很弱小,身体所有重量都压在柔软的关节和松弛的脚底上,将足弓给压平了。

或是因为孩子的脚底还有很厚的脂肪垫,将足弓遮挡了。

如果因为上面说的这两点,年龄的增长,足弓也会逐渐出现。

其实,哪怕生来就有扁平足也没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在逛街的时候战斗力会更弱些。

注:虽然扁平足不存在特别大得影响,但要是孩子的脚看上去很硬,无法弯曲,一走路就疼,那就需要及时就医咨询了。

一些常见,可能会让家长担心孩子的走路问题,就分享到这儿了,看到这儿也不知道有没有让大家安心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