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朋友向记者大倒苦水,说是因为给孩子把尿的事和婆婆吵架了。朋友的宝宝刚满1岁,白天朋友上班时,孩子由婆婆帮着带,晚上下班后,朋友就自己带孩子。
上月底,朋友趁着超市搞活动,囤了一大批纸尿裤留着给孩子用,谁知,婆婆看到后隔三差五就要指责她一番,说她乱花钱,孩子平时根本不用穿纸尿裤,多把把尿就可以了。朋友认为婆婆这是老观念,现在的孩子哪还有把尿的,出门时为了方便可以穿纸尿裤,平时在家就定时提醒孩子大小便。婆媳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办。没想到,这样做之后婆媳之间的争端少了,1岁的孩子却被折腾得不知怎么好了。
●“传统把尿”和“新型把尿”之争
婴儿的生活不外乎“吃喝拉撒”几件事,围绕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直都有争议。老年人大多喜欢从小给孩子把尿,像朋友的婆婆,她就认为孩子长到三四个月,脖子筋硬邦了,就可以经常给孩子把尿了,用固定的姿势再加上“嘘嘘”的声音诱导,孩子从小就能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一把就尿,既卫生又省事。
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进步,现在的年轻父母认为过早把尿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他们普遍不会再使用这种方法给孩子把尿。渐渐地,在年轻父母中开始流行一种“新型把尿”方法,就是他们会随时提醒孩子该排便了。
比如记者的朋友,她就是在与其他妈妈的交流中学会了这种她认为更先进的方法。于是,当她带孩子时,就有了这样的场景:孩子正玩得高兴,她过来打断孩子,提醒他立即蹲马桶上尿尿;孩子正在午睡,她去把孩子叫醒,抱去卫生间尿尿;孩子正吃着饭,尿尿时间到了,她也会叫孩子先去尿尿……看样,这可称为继“妈妈觉得你冷”之后的“妈妈觉得你该尿尿了”。
“传统把尿”和“新型把尿”看似都有一定道理,为何还会成为婆媳之战的导火索呢?医院儿保科朱素侠主任怎么说。
●“传统把尿”——不提倡
传统的把尿方法往往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了,尤其在我国,给宝宝把屎把尿是普遍现象:有机构曾做过调查,发现有七成左右的家长在宝宝3—4个月开始把尿,有二成左右的家长从宝宝5个月开始把尿,还有大约一成的家长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把尿。“之所以称为‘传统把尿’,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朱主任解释,“现在年轻的父母都知道这种把尿方法并不科学,宝宝还小的时候,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尿功能,即便把尿,他也不会按照你给他规定的频率进行排泄。”
我们都知道,传统把尿通常是让孩子倦缩在自己怀里,所花费的时间也不短,时间长了,会对宝宝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使其变得日益松弛。宝宝长大后,反而无法控制排便。朱主任称,在她的门诊中,也时常会碰到五六岁的孩子仍无法控制排便的例子,究其原因,常与婴儿时期的把尿有关。
“传统把尿”除了会带给宝宝一定的身体伤害,还有可能给宝宝造成心理负担。“孩子小时候排便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大小便完全是一种自主的生理感受,而且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而当大人人为地给宝宝把尿时,实际就是一种强制性行为,即使宝宝没有便意也要通过延长时间等手段来让宝宝排便,久而久之,不仅损伤到孩子的排便系统,更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使其对排便产生畏惧心理。
●“新型把尿”——也有弊端
“传统把尿”不值得提倡,那么像记者朋友实行的这种“新型把尿”是否科学呢?朱主任说:“虽然‘新型把尿’在年轻人中流行,但这种方法同样也有弊端。”
首先,影响孩子括约肌发育。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的一个重要部位,孩子小的时候,括约肌还没有发育好,不是很敏感,所以会控制不住排便。当孩子还没有便意,便被大人提醒着去排便时,孩子感受不到膀胱充盈的刺激,无法建立自主排便的意识,“这样会阻碍括约肌发育,不利于孩子自身成长。”朱主任说。
其次,造成孩子的排便依赖性。当大人总是提醒孩子排便时,无形中给孩子以依赖性,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大人提醒下才去排便,“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在家排便很正常,一到幼儿园就总是尿裤子。”朱主任解释,“因为孩子不能形成排便反射,不会自主上厕所。”
朱主任强调,由于孩子无法形成自主排便,还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造成影响。若孩子长大后仍无法自主排便,会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令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他们的交际能力,易形成胆小、孤辟、害羞等性格。此外,若大人时常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而提醒其去排便,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当孩子上学后,也会习惯性走神,很难把精神完全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
●如何训练孩子排便
实际上,当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了。开始时,可以给孩子买个卡通形象的宝宝坐便器,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自主完成排便,不要强迫他们。当孩子的身体及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就能够自主控制排便了。
“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父母不必过度担心,只要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