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位于黑龙江省中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市,面对境外疫情输入压力,自4月21日起,在绥芬河市阜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定点采样机构,以陈晨为组长的7名医护人员,面向社会提供核酸检测采样服务,每日预约进行检测采样的有人左右。
由7名女医务人员组成核酸检测采样小组,她们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节后开始,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至今有的人已经多天没回家了。现在,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毅然决然的走到了一起。对于她们来说核酸检测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们边干边总结经验,从不会,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大家在工作中集思广益,慢慢摸索找出窍门,有事一起扛有活一起干。
因为采样工作随时随地都有感染的风险,她们的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隔离服、鞋套,口罩,帽子,还有护目镜、面屏,有的时候6个小时下来,由于缺氧都有恶心要吐的感觉。她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工作没有固定时间,晚上住在宾馆不能回家,每天吃盒饭便餐,结束工作经常到深夜。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饭,7点半就到单位进行一天检测的准备工作。正式工作时,穿上一次性防护服,不能喝水吃饭,更不能上厕所。虽然穿了纸尿裤,想上厕所时也会憋着,因为纸尿裤被浸湿后,过一阵会更凉,这样反而更难受。
为了自身和他人安全,每个人都要打三次增强免疫力的针,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为更多人服务。
每天预约检测的人很多,她们分工有序。有的维护秩序,让人员分开距离;有的进行测温登记;有的进行采样;有的进行微机输录。小组负责人陈晨说:“组里的人都是从春节前开始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虽然知道采样工作的危险性,“但我们是医疗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再困难再危险,也要对得起我们的职业和应有的担当“。
采集口咽拭子的时候,采样人员通常都要站在被检测者的正对面,因为要准确在咽部位置提取液体,很容易引起被检测者咳嗽、打喷嚏、呕吐等现象,一次一位居民因检测不适,直接把污物喷到护士于洋的面屏上,她说:现在想到当时的场景,都吃不进饭。
因长时间戴口罩和护目镜,有的医务人员鼻子上的皮肤已经磨破了,就用创可贴来进行防护。
每天采样的三联单都要拍下来留为痕迹资料,然后单子和标本专车一起送到检测地。晚上还要加班整理采样记录样本核对,工作时间长短也随着检测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每天因工作很少能按时吃饭,盒饭有时都凉透了,为了节省吃饭时间,她们就在办公场地简单的吃几口,如果有人来检测,就赶紧穿上防护服继续进行工作。
预约电话接连不断,有时她们这边吃着饭,那边还要接着电话,回答居民咨询的各种关于核酸检测的相关问题。
每个工作人员从工作岗位回来,她们都要互相帮忙,进行全身消毒。
当6个小时下来,全身已经湿透,加上又渴又饿,她们连脱防护服的力气都没有了。
每天手都泡在防护手套里,为防止手脱水干裂,组长陈晨贴心的给工作完的人员抹上护手霜。
翠姐是这里年龄最大的,6小时从工作岗位下来,她说长时间被防护服、口罩、面罩捂的上不来气,要窒息的感觉。
再大的困难她们都能克服,但是护目镜里常出现雾气,这是她们最难处理和堵心的事。
虽然每天都有分工不同,但干起活来不分你我,谁有时间,就自觉地打扫卫生喷消毒液。
有时忙完工作,就互相依靠暂作休息。聊得最多的是工作上的事,然后就是家里的孩子。
护士费以红的女儿马文硕10岁了,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了,3月份给妈妈和妈妈的同事画了一幅画,为她们加油,她对妈妈说:“好想你妈妈,等疫情结束,早点回来看我”。
绥芬河疫情感染为零时,她们紧绷着的神经终于得到稍许的放松,整个医务人员多日的辛苦劳累没有白付出,她们为此高兴,开心,甚至喜极而泣。
她们大多已为人母,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她们晒出了存在手机里宝宝的照片。
护士节当天,组长陈晨买来了节日蛋糕,写上她们七位的名字,为姐妹也为自己祝贺。
安丽娜医生已经多天没看到家人和孩子了,她在防护服写上家人的名字,拍照片发给家人和亲友,已寄相思和鼓励。
夏爽最怕的是和家人通电话,听到15个月孩子一声一声的喊着妈妈时,眼泪隐不住夺眶而出。
这里最小的蓉蓉护士还没结婚,有时也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们都会给她关爱和照顾。
住在富邦宾馆的她们,每人一个房间,自我隔离。每天早上陈晨洗漱完毕,还要约车组织队员一起下楼上班。
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她们都会在一起商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和未知的风险,恐惧和担心是人之常情,可这7位柔弱的女子,却默默担起了这份重担。有了她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