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提到奶粉、纸尿裤这两大门店支柱品类,多数线下母婴店老板都表示毛利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寻找新的增量品类也因此成为行业共识。
据新母婴店了解,当前不少从业者都对功能性奶粉寄予厚望,在近期的一次调研访谈中,宁波宝智贸易总经理、慈溪好宝贝母婴店店主李玲荣也表示“特配粉在增长、具备功能性卖点的儿童粉逐渐成为门店主推。”
究其根本,无外乎以下两大原因:
一是门店原有品类增长疲软、竞争乏力。
毋庸置疑,截至目前常规奶粉依旧是多数母婴店的第一大经营品类,保持着较高的销售占比,但与之相对的是,其利润却在持续走低,这意味着原有一类奶粉带来的微薄利润甚至都难以支撑门店的表面风光。
据《年前三季度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年前3季度母婴店中奶粉的订单数下降4.7%,但奶粉总体销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5.7%,且奶粉的客单价和客单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数据背后不难看出,“以价换量”的促销形式在奶粉品类经营中已经成为常态。同时,在第八届母婴生态大会上,阿拉小优董事长李茂银也表示,“奶粉作为母婴店第一大品类,销售占比超50%,但毛利仅为14.8%,而门店包括人工、房租、水电费等在内的固定经营费率达到了20%。”
基于常规奶粉高占比,低盈利的特性,迫使母婴店经营者开始从细分领域寻找新增量。
二是新生用户消费需求升级焕新,加速产品迭代。
从需求端看,消费升级下的新人群也在催生着新的细分品类机会,当学习型、研究派、成分党的90、95后当起了父母,常规的奶粉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期待,他们在选购奶粉时的诉求不再停留于“基础的品质和安全”层面,而是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