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谁来养你

一边是愿望,一边是现实,处在中间的,就是风暴眼!

作为第一代D生子女,八零后和九零后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孤独的时代!

就在他们以为孤独将世代相传的时候,突然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发现,这一代人不过是历史中的尴尬旅程。

年元旦,二个的措施全面实行。经过一到两年的酝酿,新的生育浪潮并没有预期那样席卷而来,而年,三个的措施也来到了,然而到了年,不升反降,大家都更不要了。

潮流中奔忙的父母和站在岸上观望的年轻夫妻们,百味杂陈,各有心得。

最初的期盼充满幸福甜美:年轻妈妈们畅想未来,两个或三个宝贝在夏日绿荫下私语,不像童年的自己,躲在小房间,只有布娃娃陪伴。

有的妈妈开始在朋友圈记录老二老三降生后的美妙氛围:自成一个世界,他们的交流和默契,成年人不懂!

还有的家长想的更远:“等我老了,好几个围绕左右。即使我住院了需要拔管了,孩子也有人可以商量!”

然而,相对于幸福的憧憬,现实情况更为焦灼和沉重!

母婴论坛和网站,求助帖激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从备孕到育儿,从喂养到带孩子,从吃到睡,医院。

这些慌乱其实只是开始,生下后,激素的激烈变化,带来的产后抑郁和精神状态问题,更加让人揪心。

一些产后的妈妈,因为抑郁带着孩子从高楼上跃下,告别这世界的新闻时有发生。家属的哭声刺穿冷雨长夜。遗言中,她们都写满了对着世界的悲观绝望。

类似悲剧不止一次发生,生多胎带来的心理焦虑,正折磨着年轻的妈妈们,“以为生过一个了,多少有点心理准备,没想到依然抑郁,心情更差。”

除了生理上的考验,生活考验,其实更加艰难。

曾有一位世界强企业工作的年轻父亲,感慨自己的生活是“从中产跌入地狱”。

“累了一天到家要先陪六岁大宝做游戏、讲故事,然后协助妻子哄二宝睡觉。半夜两三点被吵醒喂奶,早上六点,再起床给孩子做饭送他上学。”

他说他再也没有了之前每周去健身房数次的机会,因为“要睡觉”,妻子再也没有时间去做SPA和逛街只能看淘宝,因为要照顾孩子。

夫妻二人存款清零,每周多次吵架,sex生活沦落成“每两个月的必须作业”。

他的诉苦瞬间成为热帖。有网友借用钱钟书的话:“多胎是个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想出来”。

围城之中,内心荒芜,烦恼丛生。

宝降生后,最忙的其实是家中的老人。他们从清晨忙碌到深夜,用近乎燃烧生命的方式在为家族血脉的付出。

有文章曾说过祖母和外婆:三年带大两个孩子,至少经手了多条尿布和纸尿裤,冲了多瓶奶,最后全身关节炎腱鞘炎。

更可怕的是寂寞的无法排解。曾有一位东北的老人,远赴江南为孩子带娃,因为语言不通且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方式,半年后患上了抑郁症。

为孩子付出后,继续为孙子付出。持续燃烧自己,照亮家族!

一位新奶奶,为带孙女与老伴分居了七年,错过了自己母亲的葬礼。老伴一直鼓励她,熬过这段,两人就算“刑满释放”了,一起去旅行。

后来儿媳有了第二个,她建议儿媳辞职自己带孩子,她可以提供一些经济补偿“我觉得我应该为自己活一活了”。

多少老人因为孩子迫于生计的压力,提供帮助,却在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继续燃烧自己的生命?

很伤感,也很无奈。

爱总是深沉的!

对多胎心情复杂的不光有老人,还有孩子。

“独生子女”与“多胎吧”是天然对立贴吧。“该不该生多胎”永远是硝烟弥散的战场。

孩子们的偏激言论让人不寒而栗,“拖!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彻底生不了了”。甚至有人建议给父母下堕胎药,给弟妹下安眠药。

有初中生得知母亲怀孕后,爬上楼顶“以死抗争”,用刀片在手臂上刷下数道伤痕,“再要一个我就自SHA”。

二十多个重庆的孩子,头扎红带,成立了“反多胎联盟”,走上广场向大家宣布“起义”并宣称这是“不能忽视的一股社会力量”。

焦虑的种子从少年时代已种下,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却成了你死我活的角斗场。

一位比弟弟大12岁的孩子说,看到母亲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越发忧伤,“我将来的财产没了”。

其实在当下,养大一个孩子是让人疲惫至极的,比这更可怕的是,再养一个,而最可怕的是,他们一直忽悠你要第三个!

知乎曾有一个“把婚后疯狂催孕的破甲逼得死活不要多胎”帖子,获得4万的高赞。

题主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不愿意要孩子曾遭婆家恶语相加,为了逼她生子,婆婆曾去公司吵闹,甚至试图给她下药,以促怀孕。

她最终答应:生孩子可以,看孩子你们来,我不负责。

于是生孩子后,她依旧健身购物,外出游玩,下班不做家务只看手机,最多周末陪孩子玩玩。但当初催生的婆婆开始叫苦连天,最终对多胎惶恐不已。

她认为自己是没有错的,我十月怀胎忍受痛苦,事业身材都受影响,“还要每天擦屎擦尿煮饭拖地,就为让你有个孩子逗着玩?”

而最真实的是,带孩子的压力还可以克服,而二胎带来的经济压力,才是难以逾越的关山。

曾有媒体计算,抛开房产之外,一个城市家庭抚养二胎的成本,至少在12-30万/年(视所在城市情况水平不等)。

其中包含育婴成本、托养费用和学前教育等20多项必须开支。

一线城市北京的一位35岁的国企职员,有了二娃之后,想要卖掉现有的两居室换成三居室,但发现稍微差不多的房子,都要补充-万的差价。

夫妻俩年收入35万,但这套用房至少要用掉他们15年时间来挣出差价。

“人到中年,这样值吗?”

一线之外的城市,同样上演着多引发的悲喜。

一对二线城市的夫妻在,妻子希望买下新房子再生,但当地的房价也已涨到1.5万。

丈夫把所有20万存款和信卡中的20借贷万全部套出,依然无法支付一套90年代老二手房的首付。

“剩下的债务怎么填,我自己的小公司不就倒闭了么?”

85年的丈夫陷入绝望,“我准备跟老婆摊牌,非要买房生二胎的话,就离婚。”

多个娃的到来,令典型的家庭,正变成“-”。处在中间的独生子女夫妇,承担着中国历史上最沉重压力。

当初他们的父母,因为要响应号召,或者说被规定所禁锢,造成了他们的终身孤独。

无论是在情志上还是在人生轨迹上,外人永远无法体会到他们的心路历程。

如今他们人到中年,父母已经年迈体衰、疾病丛生,孩子成长的成本,对比他们一代不知几何般膨胀了多少倍。

只有他们夹杂其中,撕心裂肺!

不仅要面对子女上学、父母养老,还要考虑下一代的婚嫁用房,再加上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多胎已触动生活警戒的红线。

每一个生命都天真美好,当初80后90后和他们的父母们付出了所有,如今承诺的补偿变为一纸空话。

生活的压力严酷沉重,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决定生养多胎的父母,都是勇敢和伟大的。

对疲惫的独生一代而言,是不是生养多胎,注定是一个困难的抉择。

所以,你想好了吗?你还要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