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你的身边有没有四世同堂的人家?我家这边最小辈的宝宝称呼老人为“太奶奶”或者是“太姥姥”,你那里是怎么称呼的呢?在这样的家庭中,曾孙和曾祖辈相差70岁左右甚至更多,对家里人来说,他们都是“大宝贝”。2岁男宝照顾太奶奶,有好吃的先送给老人人们讲孝顺的时候,多半是指儿女孝敬父母,回报养育之恩最好的方法就是孝敬。其实不仅仅是儿女们在孝敬父母,身边的小宝宝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孝敬老人。最近一个穿着纸尿裤的宝宝,才2岁多的他被大家称作“最孝顺宝宝”。视频中的他走路还有些晃晃悠悠,人们却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教养”2个字。每次家人切水果时,宝宝都会在一旁等待,切好之后迫不及待的拿起来一块,不过他并不是自己吃。无论有什么好吃的,宝宝都会先拿一块给一旁的“太奶奶”吃,然后送给爸爸妈妈,还不忘了给姐姐拿一块。等到给长辈都分完了,最后才回到桌子旁边吃自己的那块。从小就有爱的宝宝别看宝宝小,但他很有“眼力见”,看到太奶奶吃剩的果皮,会立刻接过来,不用太奶奶自己动。遇到不用切的水果比如橘子、香蕉,宝宝会亲自剥好皮递给太奶奶,然后把垃圾送到外面的垃圾桶内。太奶奶走路吃力,宝宝会轻轻扶着老人到餐桌前,等到太奶奶坐下后,他才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吃饭。看到大人在干活,宝宝会把手中好吃的喂到他们嘴边。这一件件事情看起来虽小,却真的体现了孩子的教养和爱心。教养不分年龄,这样的宝宝一定会孝顺才2岁多的小宝宝能够这样做,是装不出来的,之所以能做到这些,身边一定有着父母的影响和引导。这就像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可能只需要在每次切水果的时候,跟宝宝说一句:给太奶奶送一块,反复多次后宝宝就习惯了。教养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年龄大了才变得有教养,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家,家人的心里会非常暖。孩子现在照顾老人的模样,多半是他以后照顾父母的模样,还担心不会孝顺吗?有教养、有爱心的孩子怎样培养出来?好多网友都说:我一个成年人居然还不如一个孩子做得好,感到很惭愧,那么这样的宝宝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1)大方接受孩子的“好意”在我们教育孩子时,有些情况不必跟孩子“客气”。比如像这个宝宝,他把好吃的送到家长手中,家长可别说:妈妈不吃宝宝吃吧这样的话。一开始宝宝还会坚持给家长几次,但家长总是表现出拒绝,孩子就会认为家长不需要自己这样做。慢慢的孩子就不愿意再跟家人分享,再想让他重新这样做很困难了。所以孩子的好意,家长只要大方接受就好了。2)言传身教的效果好过指责能够教视频中的孩子这样做,说明他的父母本身就是很孝顺的人。即使他们不强迫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孩子每天看着父母做,也会跟着模仿。所以若想培养出孝敬、有爱、有教养的孩子,父母自身的素质也很关键,言传身教的效果要好于生硬的指责和说教。团子妈心里话:生命就像是一个轮回,老人曾经就是那个孩子,儿女有一天也会像父母一样变老,我们怎样对待父母,我们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你觉得这个宝宝优秀吗?你会教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17.html